航天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电偶腐蚀行为

  自从1964年碳纤维复合材料首次应用于飞机制造以来,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比强度和比模量高、热膨胀系数小等优点,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据估计,飞机每减轻1kg的重量,每年可节省燃料2900L,所以先进碳纤维复合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在飞行器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欧洲于2004年投产的巨无霸民航机空客A-380及美国于2006年投产的7E7,其碳纤维的用量更是在大约40%,标志着未来的民航机采用高比例碳纤维的新纪元已经到来。

  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广泛应用的同时,需要与大量的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配合使用,比如在航空方面与钛合金、铝合金配合使用,但是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保留了碳本身的电化学特性,即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较高的电极电位,一般来讲,要比绝大多数的金属更高。

  这些都与贵金属如铂、金等的电化学特性极为相似,当它与某些电极电位较负的金属接触后,金属的腐蚀速率明显加快,短时间内造成有效破坏,因此,研究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的电偶腐蚀行为,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进步使用十分必要。本文选用目前航天领域普遍使用的T700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和金属材料LY12铝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温度下,它们之间的电偶腐蚀行为。

  T700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和金属材料LY12铝合金试样规格均为100×20×2mm,在试验前碳纤维复合材料采用砂纸打磨两面,将表面的环氧树脂层打磨掉,使碳纤维基体露出。试验在3.5%NaC1溶液中进行,通过零电阻电流表进行测量反应的腐蚀电流。所有的试样在打磨后均先用蒸馏水水洗,用滤纸擦干后再用丙酮擦拭。对于进行电偶腐蚀电流测试的样品要进行固定面积的胶封,采用玻璃胶将测试面积固定为60mm×20mm。按照电偶腐蚀的国家标准(GB/T15748-1995)对碳纤维复合材料与不同金属进行偶接试验,体系的温度分别为8℃,30℃,60℃,每组实验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通过测试可以看出,温度对试样的电偶腐蚀情况影响较大,温度越高,腐蚀电流越大,而且试样在8℃时腐蚀电流下降较快,温度升高腐蚀电流下降变得缓慢,并且腐蚀电流值远高于低温情况通过观察LY12铝合金在不同温度下腐蚀后的SEM照片,可以看出铝合金有明显的点腐蚀痕迹。当铝合金表面发生点腐蚀后,露出的铝基体加快了腐蚀速率。

  一般而言,腐蚀孔的形貌特征是外部致密,内部疏松,初生的蚀孔内,铝合金的新生表面上又有很多新的点蚀出现。这些新的蚀孔会不断扩展,邻近的蚀孔可能会互相吞并,这会加速初生蚀孔的扩展。当外部腐蚀掉后,此时腐蚀电流变大,但到后期,铝表面产生氧化产物和氯化钠结晶微粒,又阻止了腐蚀的继续,使腐蚀电流变小。

  通过对比T700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与在三种温度下的腐蚀形貌,相互对比可以看出腐蚀过程的进行使得碳纤维逐渐暴露出来,并且温度越高,碳纤维漏出的情况越严重。碳纤维漏出的越多,参与反应的碳纤维将逐渐增多,腐蚀原电池的阴极将逐渐变大,所以长时间的腐蚀使得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破坏程度加深,并且容易形成“大阴极小阳极”的情况,这将使与之相接触的金属加快腐蚀。

  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与铝合金发生电偶腐蚀时,其电偶腐蚀电流较大。而且随着使用环境温度的升高,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与铝合金产生的腐蚀电流增大。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二者的接触腐蚀问题,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和铝合金应采取防护措施后方可使用。

 

  阅读延伸:《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金属的电偶腐蚀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