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复合材料未来的应用和展望

  江苏博实科技: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中,对复合材料未来前景进行有效的展望是极其关键的。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汽车工业中,可以发现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巨大应用价值;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航天航空之中,可以提高航天设备的质量;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到高速动车组当中,还可以增强安全系数和质量保证,为我国的机械和材料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碳纤维复合材料
  1.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与金属材料相比较,碳纤维复合材料有轻质、高强度、高刚度、耐腐蚀等优势,在汽车工业上加以利用会有很多益处。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车身和底盘等地方进行应用能够减少车重而且同时不损失强度和刚度,保证车辆的安全指数。较强的韧性,使其具备高抗冲击能力和吸收能量能力,有利于提升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较高的抗振性能,可以用于车身发动机和传动系统,有很好的减震和隔音的作用,让乘客和驾驶员更加舒适。它还有耐热、耐腐蚀和抗辐射的特点,车辆具备较好的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车辆当中的应用,能够实现车辆的轻量化,也能够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程度。
 
  在车身、底盘和承受力量的部位进行应用,能够在确保车辆安全的同时为车辆减重,在各种应用到汽车制造的材料当中,碳纤维复合材料是最轻的,尤其是与钢铁进行比较,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重量上有更大的优势。美国的一家汽车公司在1992年就展示了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出的超轻车辆,车身的质量为191 kg,这种车辆整体的质量降低68%,节油40%。2003年,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研制出--辆在挡板支架采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跑车,每一个支架的质量仅仅只有1.93 kg, 4个复合部件总共的重量为6.1 kg,与金属制造的挡板支架系统相比较,质量减少了18 kg,而刚度提高了22%。除了这些,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轻质高强的材料,还可以运用在高强度承力的结构件上面,比如减震弹簧片等。
 
  与金属材料相比较,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汽车制造可以省去复杂的金属模具、冲压、焊接以及喷涂时的资源消耗,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代替金属工艺的车身,大大降低了成本,体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经济特点,也强调了环保车辆的开发。
 
  2.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
 
  碳纤维一般不是单独使用,而是以复合材料的形式被使用。碳纤维经过树脂固化变成新的材料,受力的是碳纤维树脂在其中起到粘接的用途。就好比钢筋混凝土,钢筋来承受力量,而混凝土的作用则是传力黏结,起到保护钢筋的效果。
 
  航空航天可以说是-一个对于碳纤维进行运用的国际传统市场,最先得到运用的是航天领域,美国等发达国家依次先后开发出了碳纤维-酚醛防热复合材料、耐高温碳纤维复合材料等一系列的产品,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其中主要运用于受力部分耐热的部位,比如,火箭发动机的外壳、火箭发动机的喷管、火箭箭体等结构。然后,在航空领域也开始运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首先主要用于JY飞机的非受力的部分,比如,舵面、整流單等地方,按着随着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被用于大的非承力部位,比如整个舵面、机头、机身以及机翼等部分。
 
  国外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战斗机、无人机以及直升机上而也有很多的运用,其用量已经达到或者是超过了机身总质量的50%,在军事飞机.上的运量也达到了总质量的30%。波音747“梦幻航线”和空客A350XWB宽体客机上都运用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其中此结构件质量也已经达到了总.重量的50%。
 
  我国在航空和航天领域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运用有不同之处,我国对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运用在航天领域发展得比较快,这与我国的探究历史也有着一定的关系。我国的航天器,比如火箭、卫星等使用周期短,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比重比较大,约占到20%,与国外的探究和运用水平达到齐平状态。
 
  3.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高速动车组当中的利用
 
  随着世界对于高速列车的不断完善和改进,用户们对于个性化的定制要求也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用户们在对车辆速度进行要求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到列车的服务,比如,列车的环保节能方面、列车的舒适便捷方面等。利用金属材料制造的传统列车在提高速度的同时,也产生了强烈冲击、振动、噪音等问题,并且面对高原、高温、沙漠等不利环境的时候,金属材料制作的列车应对这些情况的能力较弱。
 
  铝合的列车车体存在不耐腐蚀、不易焊接等缺点,不锈钢的车体存在封闭、焊接易变形等缺点,碳钢车存在易腐蚀、非轻量化等缺点。这些传统的制造材料都不能满足现在的市场需求,不仅是因为危险性高,而且制作时技术要求也比较高。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性质稳定、值得利用的材料,它拥有更小的密度,在轻量化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拉伸强度也比较强,可以满足列车制造的各种要求。
碳纤维复合材料
  江苏博实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碳纤维复合材料定制企业,在航空航天、JG、医疗器械、工业生产等领域都有涉及,如果您有碳纤维制品的定制需求,可直接与我司技术人员联系。